申花替补席暗藏两大杀器!斯卢茨基宁可烂手里也不放人,不会用还敢疯狂囤货
发布时间:2025-11-13
上海申花本赛季引进的王汉龙和王世龙,如今成了替补席上的“隐形人”。 中超联赛已过半程,两人出场时间寥寥无几,而同期被租借至外的刘祝润、鲍世蒙等人却在中甲赛场大放异彩。 有球迷调侃:“申花的替补席快成‘天才陈列馆’了,只可远观不可上场。 ”
更扎心的是对比:王汉龙在申花U21联赛曾单场梅开二度,帮助球队15-0狂胜对手,在一线队连替补登场的机会都难捞到;王世龙昔日国青队友杨浩、侯煜在广州豹队稳坐主力,而他只能在申花看台干着急。 这种“囤积不用”的策略,让不少球迷联想到申花昔日的教训,2009年“青春风暴”中崭露头角的冯仁亮、宋博轩,因缺乏稳定成长环境逐渐泯然众人。
斯卢茨基的用人风格一直以“保守”著称
他偏爱经验丰富的老将,比如吴曦、于汉超仍在关键战中被委以重任,而年轻球员如徐皓阳、汪海健则长期徘徊在主力阵容边缘。 这种倾向在本赛季更加明显:即便比赛大局已定,斯卢茨基也罕少给替补年轻球员机会。 此前费尔南多租借加盟后全程坐冷板凳,就是因为教练组认为他“防守贡献不足”。
申花并非没有成功外租的先例。 2021年,周俊辰租借至青岛队后首轮即进球,刘若钒、蒋圣龙也在中甲赛场站稳脚跟。 徐皓阳更是在武汉三镇练级后回归申花,成为中场轮换重要人选。 如今,俱乐部似乎更倾向于将年轻球员留在队内“备用”,而非放出去锻炼。
山东泰山的青训策略恰好形成反差
他们每年将暂时无法在一线队立足的球员批量外租,比如2021年一口气将8名球员送至5支球队。 其中,买乌郎租借至青岛海牛后连续4场首发,场均跑动超万米,直接帮助球队拿下关键胜利。 这种“出租车模式”既减轻了一线队阵容压力,又让球员获得实战成长。
王汉龙和王世龙的处境并非个例。 申花梯队中还有多名年轻球员面临类似困境。 例如,2001年龄段的朱启文、朱越等人辗转中甲却难以踢上主力,与昔日根宝基地培养的武磊、颜骏凌等人在同龄期已在中超站稳脚跟的差距明显。 有球迷直言:“申花青训产出不少苗子,俱乐部总想着‘囤货’,最后要么废掉,要么廉价转手。 ”
中超联赛的竞争环境加剧了这种矛盾

申花目前面临外援禁令,从今年夏窗起连续三个转会窗无法引援,理论上应更重视内部挖潜。 斯卢茨基的球队正处在争冠关键期,成绩压力让他不敢轻易启用新人。 于是,年轻球员陷入“留队无机会,外租无规划”的僵局。
铜梁龙和广州豹等中甲球队成为球迷眼中的理想去处。 铜梁龙擅长培养新人,锋线缺人的现状正好适合王汉龙;广州豹则有王世龙的旧友杨浩、侯煜,阵容磨合难度低。 这一切需俱乐部主动推动,而申花目前尚未展现出类似决心


